投融知识

创始人如何用策略最大化融资成功率与收益?

2009年,我从传统行业转型进入VC(风险投资)领域,至今已经投了十家公司,平均每家融资3.5亿美元,估值达到24亿美元。回望这些年的经验,我深刻体会到,融资并不是简单的“拉投资”,而是一场创始人对战略、节奏和执行力的综合测试。如何在资本市场中脱颖而出,是每个创业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。

今天的文章,我将围绕三个核心话题展开:

  1. 创业与投融资的趋势分析:了解资本环境,有效把握融资机会。
  2. 创始人融资的核心策略:用正确的方法与投资人对话,最大化融资成功率与收益。
  3. 创业公司的战略思维:如何通过精准选择赢得市场与资本青睐。

这篇文章不仅适合正在融资的创业者,也适合任何希望提升战略思维和商业决策能力的人。希望读完之后,你能对创业融资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。


一、2018年创业与融资趋势:环境比你想象得更好

创业融资的第一步,是准确判断当前的资本环境和行业趋势。我们可以从过去几年的一级市场基金募资趋势中一窥全貌。

(图:近年一级市场基金募资趋势变化)

从数据来看,2016年和2017年是一级市场基金募资的历史高点,大量资本涌入市场。虽然2018年之后环境有所波动,但资本市场的整体活跃度依然很高。因此,创业融资的窗口期仍然存在,尤其是优质项目,短短几天就能融到钱。

流量枯竭?不,真正的流量红利仍在

有人说现在是“流量枯竭”的时代。但我认为,这种观点只是因为他们“看不到流量在哪里”。过去几年,很多公司依靠精准抓住流量红利崛起,比如滴滴、饿了么、今日头条、拼多多等。它们的成功不是因为流量少了,而是因为它们找到了新的流量源。

流量本质是什么?
其实,流量就是用户的注意力。当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时,流量的分布也会随之转移。例如,从搜索引擎到社交网络,从大平台到小程序,从论坛到微信群。创业者需要做的,就是深入洞察用户行为,找到新的流量洼地。

我的建议:找机会、抓时机、该融就融

  1. 不要等“最好的时机”:市场瞬息万变,错过风口的代价可能比犯错更高。
  2. 该融钱就融钱:资金是创业的燃料,尤其在关键阶段,不要犹豫。
  3. 烧钱也要有策略:通过融资抢占市场,建立长期优势,而不是盲目扩张。

二、创始人融资策略:专注战略,避免误区

融资从来不是“讨好投资人”,而是通过专业的展示,向资本证明“我们一定能赢”。在多年的投后服务经验中,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核心策略,适用于每一位创始人。

核心策略:专注自己的战略

在融资过程中,很多创始人会犯一个致命错误——“猜投资人想听什么”。实际上,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。创始人需要做的,是用事实和推理证明两件事

  1. 这是一个好赛道。
  2. 我们一定会赢。

无论投资人问什么问题,都要围绕这两点展开,抓住每一次回答的机会,回到你的核心逻辑。例如:

  • 投资人问:“你的竞争对手是谁?”
    你可以简短回答:“XX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。”然后马上补充:“但我们在XX方面有明显优势,所以我们能赢。”
  • 投资人问:“你的壁垒是什么?”
    不要泛泛而谈团队经验,而是用事实证明:“我们已经实现了XX,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。”

三个融资技巧,助力成功率大幅提升

  1. 集中约见投资人
    不要零星安排见面时间,而是集中在1-2周内高密度见投资人。这样可以制造市场竞争感,提升投资人的紧迫感和决策效率。

  2. 保密你的融资进展
    不要告诉其他投资人你已经见过谁。因为无论对方是否愿意投你,他们都不会在圈内说你的好话,甚至可能影响其他投资人的判断。

  3. 谨慎签署Term Sheet
    不靠谱的VC越来越多。如果对方没有做过尽职调查就给你出条件,通常是不值得信任的。要选择有长期口碑和资源的投资方,签署靠谱的投资条款。


三、创业战略:如何做出正确选择?

融资只是手段,最终决定创业成败的,还是公司的核心战略。战略是什么?简单来说,战略就是选择——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

战略的本质:选择与放弃

哈佛教授迈克尔·波特的经典理论强调,战略必须是一个选择,是对资源和方向的聚焦。例如:

  • 目标客户的选择: 你必须选择服务哪一类用户,而放弃另一类。
  • 初始切入点的选择: 资源有限,必须优先攻克某个市场,而不是撒网式扩张。
  • 营销渠道的选择: 每个渠道的特点不同,选择一种意味着放弃另一种。

美菜(生鲜电商)是我投过的一个典型案例。在早期阶段,它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:

  • 是优化仓库效率,提升每单利润?
  • 还是容忍亏损,全力追求客户密度?

最终,我们选择了后者,因为客户密度是一种“不可逆的结构性优势”,一旦建立,对手很难撼动。而仓库效率则可以在后期随时优化。事实证明,这一战略选择帮助美菜迅速超越竞争对手,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多轮融资。

什么是壁垒?

很多创业者在被问到壁垒时,往往回答“我们的团队很强”。但团队从来不是壁垒,因为竞争对手可以用更高的价格挖走你的核心成员。真正的壁垒,是不公平的竞争优势,即“一旦建立,对手即使更有钱、更勤奋、更聪明,也无法超越你”。

以下是几种经典的壁垒类型:

  1. 规模经济: 成本随规模扩大而下降,比如物流、电商等行业。
  2. 网络效应: 用户越多,产品价值越大,比如微信、淘宝等平台。
  3. 品牌价值: 消费者认知度高,溢价能力强,比如苹果、可口可乐。
  4. 技术专利: 核心技术或配方难以模仿,比如特斯拉的电池技术。

以苹果为例,它的真正壁垒不是设计能力或创新力,而是软硬件生态系统的闭环。用户一旦进入苹果生态,就很难离开,这种粘性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。

规模优势与“反规模重力”

在某些行业,规模越大,体验越好,成本越低,比如物流、支付、社交平台等。但也有一些行业存在“反规模重力”,即规模扩大后,体验和效率反而下降。例如:

  • 高端餐饮: 扩张过快会损害品牌调性。
  • 社交产品: 用户群体扩大后,初始用户的活跃度可能下降。

创始人需要明确行业的规模边界,避免盲目追求增长,而忽视长期价值的建立。


总结:融资与战略的核心思维

  1. 融资:专注赛道与胜利逻辑
    不要试图取悦投资人,而是用事实证明你的市场洞察和竞争优势。

  2. 战略:有所为,有所不为
    创业不是“全面开花”,而是精准选择最具胜算的突破口,集中资源打胜仗。

  3. 独立思考:最强大的力量
    自己去观察市场,去验证用户需求,去理解商业规律。不要盲目模仿大公司,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优势。

创业是一场持久战,而融资只是其中的一站。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为你的创业之路点燃一盏明灯。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联系人:周鑫

手机1:13926575588

手机2:18088885816

邮 箱:317340883@qq.com

地 址:广东深圳市龙华区民治港澳湾A5栋2楼201